1906年,时为助理教授的今村明恒先生根据历史地震和自己的研究发表了一篇文章,预言在50年内日本相模湾将发生大地震。这篇文章受到了日本地震学泰斗时为东京帝国大学地震学教研室主任大森房吉教授的猛烈抨击,认为今村明恒的文章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并会引起社会恐慌,今村明恒从此处境艰难(大森是日本地震学创始者,也是世界知名的地震学家,提出初期微震时间与震际距离关系的理论,俗称“大森公式”)。大森房吉根据自己曾研究的日本大地震分布,于1922年对今村明恒的文章评论写道:“现在东京近邻地区保持地震平静,但距东京平均60km的周围山区地震频频发生,虽然在城里常常明显感到这些地震,但因为该地区不属于严重破坏的地震带,并不构成危险。”[1]。不幸的是,今村明恒的预测言中了,1923年9月1日中午时间,地震发生了,震级后来修订为M8.3。这次地震日本称为“关东地震”。当时东京的街道挤满了人,而震后发生的大火让东京城一片废墟,成为日本人的梦魇。关东大地震夺走了14.3万人的生命,成为了日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2,3]。正在澳大利亚悉尼天文台开会的大森房吉得知被自己否决的大地震发生的消息后,震惊不已,心脏病发作,在抵达日本不久后去世(一说法认为大森在抵日前已经客死他乡)。逝世之前,大森房吉将后事托付给了今村明恒。在今村明恒倡议下,1925年,日本创建了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在今村明恒领导下,日本地震学有了新的发展,他们认为在东海未来会有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根据此预测,日本地震预测研究小组1962年提出初步方案,计划用10年的时间集中收集基础资料,包括大地测量、地壳形变观测、地震仪器观测、地震波速度分析、活断层的调查和测量、地磁观测以及地电观测等,来分析地震前的各种前兆活动,并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度。197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日本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提出的对于大地震的对策。在这个法规中提出了1979~1983年日本的目标是:在继续改进和完善观测系统,加强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的同时,重点抓关东南部及东海地区的短期前兆,使地震预测向实用化阶段过渡。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1985),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日前决定研究地震预测新方法,以期能预报短期内将要发生的地震,以应对今后30年内发生概率超过50%的日本东南海和南海地震。该方法是根据观测数据建立引发地震的板块运动模型和断层运动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预测模拟。日本有关方面预测,如果这两个大地震同时发生,最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近2万人死亡。自1978年以来,东海地震活动性增强,日本学者一直预测,在沿日本西南海岸的南海海沟,有一个预计中的“东海大地震”[4],但这个大地震迄今还没发生,使许多人感到悲观,并导致了著名的地震预测专家、“东海大地震”判定委员会主席茂木清夫1997年黯然下台。
尽管学术界对地震预测预报还有着很多争论,但是不可否认,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还是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日本政府的做法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尽管当时预计中的“东海大地震”并没有发生,但日本政府也据此制定了“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并据此开展了大量的启动应急反应计划的准备工作,在此次如此巨大的地震和海啸灾难中日本仍能有序应对,应该说与《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案》的不无关系。不知本次3.11特大地震会让茂木清夫的支持者们感到更加遗憾和些须感伤,也因此让日本的地震预测与预报重新调整思路。
3.11这样的巨灾告诉我们,应对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做再多的准备都不为过,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在大的天灾面前,变得沉着和自信,而地震学家不但需要积极探索的热情,前瞻性预言和猜想,更需要认真地实践以及面对失败的足够勇气。
参考文献
[1] Bruce A.Bolt,地震九讲,地震出版社,2000,P15
[2] Jagger, T. A. The Yokohama-Tokyo Earthquake of September 1, 1923[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December, 1923, pp 124-146.
[3] Imamura, A. Preliminary Note on the Great Earthquake of Southeastern Japan on September 1, 1923[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une, 1924, pp 136-149.
[4] Mogi, K.Earthquake Prediction[M].Academic Press,London,1985.pp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