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震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认真落实中国地震局“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要求,在解决陕西防震减灾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上下真功、出实招、见实效。
推动城乡居民住房抗震能力提升
推动将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纳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年度工作要点,并在省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专题部署,推进常态化长效化实施。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监管,以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及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开展全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大检查,防范地震灾害风险。建设轻量化台阵全国业务运行备份中心,统筹推进基于轻量化结构台阵的城市建筑地震灾害风险感知与评估,服务韧性城市建设。
扩大公众地震预警服务
国家、省两级地震预警项目通过验收,具备震后秒级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建立地方党委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决策“直通车”机制。深化与交通、能源、教育、文物等部门的战略合作和应急联动,推动预警服务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精密制造、能源供应、文物文旅等方面的示范建设。全省建设预警服务终端4000余套,覆盖西安市部分党政机关、医院、景区及全部公办中小学校。“陕西地震预警”小程序上线运行,成为全国第一批开通微信预警的省份。电视预警上线和接入陕西应急广播方案与相关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范》印发实施。
指导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联合教育、应急等相关部门在西安市雁塔区第六小学,组织开展沉浸式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切实强化校园地震安全教育。加强对市县地震工作机构指导,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汉中等地常态化开展中小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联合推进“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
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六进”活动和“地震科普,携手同行”、“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系列活动。联合省应急管理厅、省科学技术协会举办“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2025年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通过省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普及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提升社会公众防灾避险综合素质。
开展乡村振兴帮扶
制定帮扶工作计划,落实年度驻村帮扶资金,完成帮扶干部驻村轮换。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会同联合驻村单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增长。坚持开展教育帮扶,每年向村内大学新生发放爱心助学金。落实防返贫监测工作机制,动态跟踪重点结对帮扶户,落实帮扶政策应享尽享。加强年度帮扶任务与灾后重建工作有效衔接,协助地方党委、政府筑牢因灾致贫返贫“防火墙”。
为基层、科研人员减负
制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具体措施,建立下发文件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机制,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和简报。完善调研备案机制,制定2025年调查研究工作计划,统筹开展基层调研。优化执法检查方式,开发“安评现场管理助手”小程序,实现安评现场施工进度动态监管和云端数据协同。印发《关于建立科研项目财务助理机制的通知》,明确科研财务助理职责、任职条件、设置以及管理要求,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切实为基层减负和赋能。
实施办公区域安全隐患治理
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完成办公和家属区供电、供暖管道和雨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实现办公和家属区用电总容量从400KVA提升到1260KVA,更新雨污分离和供暖主管网,仅供暖管网改造一项每年节约资金近20万元。加强与属地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将家属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新增办公区域安全值班岗,不断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