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月前,陕西富平。范围104km²的富平县地震小区划项目开工。
在这13个月里,陕西省工程地震勘察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卞菊梅不知多少次往返在从西安到富平的路上。在这一年多里,卞菊梅不知在这块已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踏下了多少脚步,洒下了多少汗水。
2018年6月伊始,刚刚从野外回到办公室的她还未坐定,一条图片信息随着提示声显示在她的手机上。
"幸运,太幸运了!中头奖啊!"她端详着手机屏幕里的图片,情不自禁的叫了出来。
听到卞菊梅的惊呼,同事们纷纷围到她的跟前。

图片中,野外的草地上整齐地码放着层层一米一列的圆柱体。一只大手托着其中的一段,只见这块圆柱体左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一半发红一半发黄,中间还有一条非常明显的裂缝分界线。
"这是钻孔采样打在断裂面上了,太难得了!"卞菊梅兴奋地说。她关上手机,决定马上出发再到野外现场去。
6月的陕西,天气已热了起来。一小时的疾驰,车停在勘测场地剖面旁。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地面上蒸腾起袅袅的热浪。还未到作业场地,远处大地传来咚咚的打击声。蹑手蹑脚的翻越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山头,再踩过干粉状的黄土,鞋子和裤脚已不成样子。
一阵尘烟散去后,高高的钻井塔机出现在眼前正突突地掘垦着地面。卞菊梅箭步上前,像疼爱宝贝似的一把捧起地上的土疙瘩(钻探岩芯),左看右看、右看左看。钻井还在身后呼啸,她听不到了;钻头甩出的泥水粘在身上,她顾不上了。那一刻的卞菊梅,满眼、满脑、满心都是手里这块黄红相见的土疙瘩。
日头好像西斜了些,气温更高了,又湿又黏。空气中混着泥土味儿、柴油味儿还有野草的味道。年过五旬的卞老师就一直蹲在这一大堆"土棒子"旁边,左膝作桌,俯身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数据。
这个点记录完,准备去往下个钻探点查看样本。她慢慢站起,嘟囔着:"老了,一站起来眼前一片黑呀。"缓了片刻,没有步履蹒跚,也没有踌躇迟疑,她继续向远处走去。
卞菊梅嘴边总挂着一句话,她常说人的生命和大地的历史相比,太微不足道。十万年只是地球脉动的弹指一挥间,而我们就是要在这偶有的闪光中探寻它的秘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卞菊梅的脚步几乎走遍了三秦大地。一次次勘探考察,最终汇成一本本厚厚的报告书,记录在陕西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历史中。这一块块考察完成的场地,像一块块画出的绿色圆圈钉在地图上,它们将变成未来的城市、乡镇、工厂,变成连接你我生活的公路、铁路、管道,变成实现我们每个人梦想的舞台。
回程的路上,回忆起卞菊梅的笑容,大家都说,卞老师好久都没有这么高兴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