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强化防震减灾责任落实,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了年初省政府下达的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全市防震减灾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吴起县政府被中国地震局授予 "2017年度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县区",延安市防震减灾工作被陕西省政府考核为优秀等次,吴起、宝塔、甘泉、黄龙4县政府被省地震局授予 "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县区"。
亮点一:落实了防震减灾工作责任。
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关于县区2016年防震减灾目标责任考核情况通报》,市政府与县区政府、县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签订2017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夯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
亮点二:提升了地震监测预测能力。
牢固树立 "震情第一"观念,强化震情短临跟踪措施,及时落实宏观异常,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黄陵、宜川、安塞3县区监测台网升级改造,累计建设地震生物观察点80个,不断提升地震监测预测能力。
亮点三: 夯实了震害防御基础。
全面落实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国家标准,全年完成一般建设工程备案132项,实施了白于山区移民搬迁抗震设防技术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首次创建了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所,新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新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7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2处。
亮点四:完善了地震应急体系建设。
全面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分级负责、相互协同"抗震救灾工作机制。市县区均制定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灾害应急防范措施,均组织了综合性地震应急演练,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实现了常态化。特别是1月12日黄陵2.3级、1月10日黄陵1.8级、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11月25日洛川2.2级4次地震发生后,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
亮点五: 推进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召开了应急避难场建设推进工作协调会,举办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规范培训会,重点提升了20个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其中符合省级二类标准的应急避难示范场所达到7个,使全市每个县区至少建有标准化的应急避难场所1所,且场所有标识、标识易理解。
亮点六: 强化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5.12"、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等重要时段开展防震减灾专题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中小学安全教育之中,邀请省地震局应急处党光明处长来延安为县级领导干部作了题为"地震灾害与应急处置"专题讲座。据统计,全市共举办相关防震减灾知识培训班有15次,开展各类防震减灾宣传活动47项,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册),进一步提升全市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亮点七:加快了延安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步伐。
认真实施了省地震局防震减灾能力项目-延安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在延安科技馆建设了小球看地震知识展厅,邀请地震部门领导来延指导防震减灾工作,完善了延安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方案,该项目被中国地震局列入了市县区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之中,支持经费50万元。
亮点八:落实了防震减灾"十三五" 规划。
市县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地震小区划、活断层探测成果在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使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