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省地震局副局长刘晨、震害防御处处长范增节受邀接受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访,以"关注公共安全,提升防震减灾意识"为主题,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为公众提供权威性防震减灾知识科学解读,宣传防震减灾文化。
此次省地震局领导做客政府网站做线访谈是全省第三届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的重点内容之一,该访谈由省政府门户网站与西部网联合举办。陕西省地震局官方微博与此次访谈活动进行现场互动,拓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的形式,扩大了访谈活动的影响力。
|
省地震局刘晨副局长接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访 |
以下为此次访谈的文字内容:
问题一:陕西历史上的地震
主持人:刚开始有这么一个问题,陕西人经常念叨长安长安长治久安,据说不会发生地震,真的是这样吗,刘局长给我们说一下?
刘局长:我想长安长安长治久安,这是我们一个良好的愿望,从地震角度上讲我们陕西是历史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区,有文献记载以来我们陕西整个境内发生过9次以上的6级地震,9次地震里面有八次发生在关中地区,最大的地震就是明朝1556年发生在华县8¼级地震,这次造成83万人死亡,也是迄今为止有人类历史记录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那么整个这个地震前后是我们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主的这个区域地震活跃的时段,在这个时段我这有一个资料,1487年,在临潼发生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屋舍多坏、死者甚重的记载,1568年我们西安在明朝发生了6级多地震,垣屋欹侧,泾阳、咸阳、高陵人畜死亡甚多。再说华县大地震,楼宇台隍,颓欹殆尽,据记载震区的楼房、建筑物全部倒塌了或者倾斜了。
所以说我们陕西省还是一个地震灾害比较频繁的省份,但是进入近代以来,自1704年陇县的地震以来,陕西地震活动趋于相对平静的这么一个状态。不能说这么长时间没有地震就说我们陕西西安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地方,但是从地震方面来讲我想还不是这样,但是我想只要我们从全社会各个方面都高度的重视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地震灾害的防御,加强我们防震减灾的能力建设,这个关于长治久安的愿望我们还是能够实现
问题二:陕西省防震减灾工作近几年的成绩和不足
主持人: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去乐观。刘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陕西的防震减灾工作近几年来做了哪一些成绩,还有哪一些不足?
刘局长:整个我们陕西的防震减灾工作应该说起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陕西才建立第一个地震台站,当时设在西北大学院内,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我们省开始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的建设工作,当时建了9个,1971年陕西省成立地震工作大队,76年成立陕西省地震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我们陕西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想这个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和群众参与的防震减灾管理的格局,而且我们地震工作机构在各市县也成立起来,有了队伍,有了机构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就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是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经过这么多年努力,我们形成涵概地震三要素的监测网,还有地电场、大地磁场、地下流体,包括地壳形变等,我们对省内2.5级以上地震实施快速速报,尤其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我们西安市,因为这是我们经济社会的文化中心,对西安市地区发生的1.5级地震也可以做到很快的测定,这是地震发生以后三要素的测定,是在地震监测方面。
在震害防御体系方面注重两个方面,一个是工程性措施,另一个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是房屋的抗震工作,我们主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个是对地震工作环境的探测,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开展西安、宝鸡、汉中、咸阳这些城市的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作,也正在开展渭南市会断层探测工作。我们还围绕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问题先后开展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关中四个城市的地震小区划工作,这个工作也要向其他城市扩展。这是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城市规划选址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资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加强政府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管。应该讲80年代以后,我们整个城市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按照国家的标准都进行抗震设防。
对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是对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从历史上地震的一些情况来看,群众掌握了防震减灾知识,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地震发生以后能够采取一个有效的自救和逃生避险的措施,就可以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伤亡,围绕这个工作我们也开展大量工作。
第四是地震应急救援方面,逐步健全省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如果对可能发生的地震事前有一些预案准备,在此基础上,比如说我们省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地震发生以后第一时间安排群众进行紧急救助,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前也在推进,围绕地震发生以后的紧急处置,我们开展地震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包括一些应急通讯方面的建设,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五是围绕防震减灾发展,加强防震减灾法规体系建设。目前我们省法规体系来讲有一部地方性法规,还有几部政府规章和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通过这些法制建设保障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第六是防震减灾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防震减灾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成为梯次、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这支队伍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做出了较好成绩,多次获国家的一等、二等优秀成果奖,省上二等以上的科技进步奖,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主持人:您觉得还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
刘局长:虽然进展这么多,但是从我们召开的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提出这么多要求,和这个要求来对比,我们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解决,我们在地震的烈度监测、预警方面建设还是需要加强的,加强这一方面建设,比如赈灾预防方面,包括总体的抗震能力,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问题,尤其农村方面抗震处于疏于监管状态,农民房屋很不乐观,比如应急救援方面,更多是针对一个中级准备,无论从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方面有所差距。再比如说在地震科技方面,地震因为是一个世界上的难题,尤其地震预测预报方面,围绕攻克地震难关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科学技术方面的工作。
问题三:"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内容
主持人:接下来"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怎么发展?
刘局长:关于"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发展总体目标还是围绕2004年确定的我们国家的防震减灾目标,这个目标已经通过国家防震减灾规划形式已经公布出来,这个目标具体是,到2020年,我们国家基本具备抗御六级地震能力,而且要求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目标做一个比较形象的解读,就是说一个地方破坏性地震发生以后,第一是房屋基本不倒,第二是社会基本不乱,形象说就是这样一个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十二五"期间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是要监测广覆盖,我们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方面加强监测台网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我们省地震烈度台网。
第二是预报显时效,我们地震预测所有工作要实实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服务,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第三是地下搞清楚,我们要持续不断的开展陕西省地震构造环境探索方面工作,把地下的地质结构搞清楚。
第四是地上建结实,通过加强抗震设防要求方面监管,进一步增强我们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可能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推进农村房屋抗震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做了,比如说在我们省新农村建设,恢复重建,包括这些农村的民居都要求按照国家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对农村三层以上的建设,包括农村的固定设施也要按照这样一个要求来推进,这是第四个方面。
第五是救助更及时,灾害性地震发生以后我们提供有效的救助,及时的让受灾群众得到帮助。这是科技再创新,就是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技方面的创新,围绕一些重点核心的科技问题进行攻关,继续突破防震减灾方面的科技难题。
第六是服务更有力,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服务于我们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政府的一些决策,服务于人民群众,就是把我们所有防震减灾的成果都转化为服务公众的产品,给公众提供重要的服务。
这就是"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围绕这些任务来开展。为了实现好这个任务,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工程叫陕西地震安全与公共服务体系工程,这个工程包括一系列的项目,为了推进这个项目实施,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围绕我们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签订了一个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省部共建合作协议,框架里面对如何进一步提升陕西的防震减灾能力双方达成共识,我想通过中国地震局和陕西省政府共同努力,通过我们各部门的合作,再加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可以很好的实现科学发展,我们会向目标奋进。
问题四:陕西省防震减灾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基本情况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汶川地震后国家为我省安排了防震减灾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我现在想知道这些项目建设的情况怎么样了?
刘局长: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我省监测设施,尤其是陕南的一些监测设施不同程度受到一些破坏,为了尽快的恢复这些监测设施,国家安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并且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要求,应该讲我们按要求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项目,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目前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成效:
第一建成覆盖陕西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固定监测台点,达到26部,同时建立GPS监测中心,这个台网是干什么呢,因为我们陕西有大的活动构造,把陕西划分成不同的活动块体,在这些块体建立固定监测台网,通过GPS网观测这些构造块体运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变化情况,这一块填补我们省的空白,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是围绕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陕西的台网建设,我们速报水平达到七八分钟,现在承担国家西北区域自动地震速报中心,也承担了国家西北片区地震仪器维修中心的任务,这都是我们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果,这是监测这一方面。
震害防御体系这一块,重点围绕宝鸡和汉中开展基础探测工作,同时对陕南的整个地震活动构造进行一次普查,这个在全省是首次,有一些新的发现。在应急救援体系里面重点加强两个方面工作,一个是我们紧急救援队伍建设,过去紧急救援队伍只装备一个分队,经过恢复重建,我们不但补充了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残损的装备,而且丰富了第二个分队装备,专业队伍力量得到加强,同时应急避难场所得到加强,重灾区宝鸡、汉中及四个县都建设了应急避难示范场所,这些示范性工作也为在全省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该说多少有一些帮助,这是主要的工作。
问题五:今年我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所开展的活动有哪些
主持人:今年是5.12汶川大地震四周年,5月12号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在宣传上有没有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简单介绍一下。
刘局长: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防震减灾文化普及,其实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为了做好这一方面工作,09年我们省在修订我们陕西的地方法规的时候,就确定每年的防灾减灾日5月12日所在周是我们陕西省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现在正好在这个宣传周里面。今年宣传周我们确定了"弘扬防震减灾文化,强化防震减灾意识"的这样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在全省组织了50多次重点活动,现在各地都在大面积的宣传,目前正在做。这个活动我简单说一下。
一个是防震减灾知识常态宣传,我们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等六个方面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效果不错,目前为止各地宣传活动轰轰烈烈开展。简单情况就是这样。
问题六:陕西省地震局官方微博的开通
主持人:说到地震局其实昨天我在微博上关注了我们陕西地震局的官方网站,我想知道这个官方微博也是前不久开通的,好像是5月3号,也是在我们活动周里开通的,这样一个微博可以给社会公众提供怎么样的服务?
刘局长:微博是一个非常新兴的媒体,现在看来微博发挥得作用对推进这项工作来说越来越大,因为网民比较多,关注微博的人比较多,是一个新兴媒体。为了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交流一些防震减灾政策,了解社会民众对防震减灾的需求,我们在今年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期间,我们开通陕西省地震局的官方微博,我们想通过这个官方微博,第一传播防震减灾文化,第二普及知识,第三在网上和广大网民进行网上互动,了解网民对防震减灾工作需求,我觉得更重要的、更核心的是一旦我们陕西省有地震发生的时候,这个微博无论在强化防震减灾宣传,在搜集地震的一些灾情方面,先要在这一块发挥作用。
主持人:这是最重要的。
刘局长:所以希望广大网民关注我们微博,通过微博及时给我们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问题七: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应该再补充一点地震的知识,您能不能先介绍一下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刘局长:这个我可以简单说一下,地震从科学上来讲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缓慢积累巨大能量,这个能量产生后以断层运动方式突然形成地震波释放出来,就是这么一个自然现象,一个叫天然地震,第二叫人工地震,比如说最近在开展渭南活动断层探测,我们要探测地下的结构情况,我们就要进行人工方面的爆破,通过爆破产生地震波进行接收,通过地震波的繁衍,一般讲的都是天然地震,就是这样产生的。地球,我们知道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一个地球,比如说在3000万年前我们喜马拉雅山可能是一个海洋,但是现在已经是地球上最高的山了。所以在地震的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地震也就随着发生,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就是说大大小小的地震,其中人类能感觉的有5万多次,造成破坏的大概就是1000次,造成巨大的灾害的7级地震十几次,八级地震一年一次,或者一次多一些,这几年八级地震比较多,显著的特点就是从2005年以后我们中国大陆进入一个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期,已经发生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于田地震,地震也是地球上的一个自然现象,作为我们人类来讲要学会预防地震。
主持人:地震是一个自然现象,我们改变不了它,但是我们能做到地上建结实,把房子建的更安全一些。
刘局长: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的伤亡,这就是一个防震减灾非常重要的成效。
问题八:地震灾害防御有哪些措施
范处长:一般就是我们说的地震灾害防御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一个是工程性防御措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包括,一个是防灾减灾的工作,我们做的一些演练和制定的规划,包括前期做的应急准备工作,这都是一些非工程性措施,包括宣传,我们宣传做了很多工作,一些大的活动我们在街上能看到,尤其我们在每年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工作,通过我们的扎实工作,一步一步做这些宣传来不断的提高我们防震减灾意识,这是我们非工程性防御。今天谈一下工程性措施,工程性主要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建筑物不倒我们就可以减少人员伤亡,主要是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对建设工程采取措施,抗震设防要求是怎么样确定,是综合性确定的参数,地震实际上是一个力,就是一个加速度,所以我们提供的就是一个加速度,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震的环境,二是工程重要性,再就是通行水平,最后就是国家经济发展承受的能力,我们跟发达国家没法比,我们要考虑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我们承受的能力。
然后通过这些综合因素的考虑来确定抗震设防的水准,所以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第四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一个是防震加速度,一个是特征周期,一个是转换点,马上要出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它是汶川地震以后中国地震局做了大量工作的成果,我们要执行新的标准。
工程性设防一个是根据重要性不同,一般性的建设工程,比如平时多层,这是一般的建设工程,有的是作为生活用,有的是医院、学校,包括生命线工程,大的就是指挥系统等等,另一块是重大建设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有一个明确规定,这一块怎么做呢,就是要根据地震安全性评定结果来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一般建设工程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就可以,重大建设工程一定要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因为重要性不一样,要求不一样,所以要按这个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一般民用工程根据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地震烈度区化图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次生灾害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抗震设防,对医院、学校等这些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学校医院设防水准比其他一般要高,这是法律上硬性规定的,我们《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没有硬性规定,一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在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报批时或者工程设计之前按照项目的管理权限将拟建的工程所采用的抗震设防要求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震有关部门备案,通过对一般建设工程的备案审查,这样既保证一般建设工程按照规定设防,保证抗震能力,我们按照设防以后则抗震能力有保证。再就是从源头上保证重大建设工程在审查的时候可以把关,哪一些是按区划图做的,哪一些是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做的,这一块经过备案审查就可以保证重大工程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设防。
这是关于城市这一块的,就是说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说从源头上把握这一块,按照比较合理的设防水准进行抗震,但是农村这一块,刚才讲了农村这一块抗震设防是我们国家非常薄弱的环节,农村多数房屋没有设防。
主持人:是自己盖的。
范处长:是,这一块刚才刘局长说的缺乏监管。我们陕西省地震局这几年对于推进农村这一块的抗震设防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会同建设等有关部门编制陕西省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实施方案,涉及关于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地区建筑风格不一样,根据不同建筑风格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针对不同情况编制民居设计的标准图集供农民建房进行参考。而且做了大量培训,农村工人培训,建房子采取一些抗震设防措施。还有一项措施是农居示范点建设,所以在推进农村这一块工作,陕西省地震局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我们这一块的工作开展,不同层面的推进来不断的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因为整个社会的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能力提高了,我们才会在地震发生时不会产生大量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只是城市标准提高,农村还不行,如果不做工作损失还很大,所以我们在积极推进这一块工作。
问题九:陕西省应急避难场所目前的基本情况
刘局长:我想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解释一下,就是为了应对一些突发性地震事件,经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避险的生活设施,能够安置受灾群众的场所。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害比较多国家的经验。陕西省工作开展比较早,我们大概在2003年就在长延堡社区,就是电视台周围的广场,明德门有一个,所以在全国都是比较早的。地震以后感到我们群众疏散是一个问题,所以省政府在08年10月出台了推进我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对避难场所建设提出要求,要求在"十二五"期间20万以上城市至少建三处应急避难场所,百万以上建10个,要求到2020年全省城镇逐步建设能满足70%以上的人口有应急避难场所,最终达到目标是人均场所面积达到2.5个平方米,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推进整个全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到目前全省范围已经有105个,应该是示范性的场所,西安有50个,利用公园、绿地这些标准性的设施,平常是市民休闲的地方,宝鸡建成15个,那么"十二五"期间根据陕西省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我们在十个设区市包括杨凌示范区,地震七度以上的县还要建立一批应急避难场所,一共49个。
现在这种建设只是示范性的建设,关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比如说陕西省实施城乡规划条例要求人民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的时候应该设置避难场所,然后有一些应急通道的法律要求。陕西省防震减灾地方法规也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作为地方法规来讲鼓励民间投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所以希望有爱心的人士,也是通过爱心的奉献建立更多的应急避难场所,不但满足群众的要求,而且当我们房屋受到破坏、损害的时候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应急避险。
主持人:大家还是应该搞清楚自己周围哪一块是应急避难场所?
范处长:可以到陕西地震信息网上看,我们陕西有哪一些应急避难场所,在什么地方,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离你家有多远,怎么疏散道路,我们网上已经在不停的更新,因为有的刚开始建,功能分布都在上面,网民可以去看一看。
问题十:陕西省应急避难场所目前的基本情况
刘局长:我想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解释一下,就是为了应对一些突发性地震事件,经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避险的生活设施,能够安置受灾群众的场所。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害比较多国家的经验。陕西省工作开展比较早,我们大概在2003年就在长延堡社区,就是电视台周围的广场,明德门有一个,所以在全国都是比较早的。地震以后感到我们群众疏散是一个问题,所以省政府在08年10月出台了推进我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对避难场所建设提出要求,要求在"十二五"期间20万以上城市至少建三处应急避难场所,百万以上建10个,要求到2020年全省城镇逐步建设能满足70%以上的人口有应急避难场所,最终达到目标是人均场所面积达到2.5个平方米,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推进整个全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到目前全省范围已经有105个,应该是示范性的场所,西安有50个,利用公园、绿地这些标准性的设施,平常是市民休闲的地方,宝鸡建成15个,那么"十二五"期间根据陕西省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我们在十个设区市包括杨凌示范区,地震七度以上的县还要建立一批应急避难场所,一共49个。
现在这种建设只是示范性的建设,关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比如说陕西省实施城乡规划条例要求人民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的时候应该设置避难场所,然后有一些应急通道的法律要求。陕西省防震减灾地方法规也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作为地方法规来讲鼓励民间投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所以希望有爱心的人士,也是通过爱心的奉献建立更多的应急避难场所,不但满足群众的要求,而且当我们房屋受到破坏、损害的时候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应急避险。
主持人:大家还是应该搞清楚自己周围哪一块是应急避难场所?
范处长:可以到陕西地震信息网上看,我们陕西有哪一些应急避难场所,在什么地方,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离你家有多远,怎么疏散道路,我们网上已经在不停的更新,因为有的刚开始建,功能分布都在上面,网民可以去看一看。
问题十一:地震预警的基本情况
主持人:好的,刘局长有一段新闻给您念一下,2011年12月26日四川成周发生4.8级地震,一些市民提前收到减灾研究所地震预警系统的预警短信,被告知十几秒之后地震横波就会到来,这个事情给大家影响很大,有人说很先进,也有人说十几秒太短暂能干什么,您怎么看这件事?
刘局长:从地震的发生,产生地震波到造成地面建筑的破坏,虽然时间很短,大致可以分这么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般是说在震区待过的人都知道,是上下颠动,第二个阶段是建筑物晃动,再下来就是晃动比较剧烈就出现倒塌现象,所以从颠动到房屋倒塌,从理论上来讲有十几秒的时间,所以科学家就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已经发生地震的预警。地震发生以后产生的地震波是以两种方式进行传播,一个我们叫横波,一个叫纵波,横波和纵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一个时间差。一般来讲纵波的传播是6公里每秒钟,横波是3.5公里每秒钟,这是时间差。造成建筑物倒塌主要是横波它在起作用,所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就可以进行预警,这是一方面的因素。再一个原因,地震波和光讯号速度不一样,光传播速度比较快,一般这个原理是一个地震发生以后产生一个地震波,这个地震波传播到一个地震台站然后记录这个波马上做分析,地震发生在哪里?时间、地点、震中,知道发生时间,然后定位以后对远处目标通过电信号发出目标,这就是赢得一段时间,纵波和横波又有一个时间差,用这个时间差进行预警,但是这些预警技术,比如说现在日本和台湾这两个地方是地震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应用比较广泛,最早是在一些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再一个地震以后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比如火灾,比如水库大坝,再一些是煤气管道,发生预警紧急制动或者关闭就会减轻损失,"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全国地震预警系统,这个工作在逐步的开展,至于说十秒钟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这个可能还要我们认真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十秒钟,我想受益要依靠:第一个就是我们信息传播要快,第二个就是说群众能够方便的得到这些信息,这是首要的。第三个是民众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我接到信息以后如何利用十秒时间,甚至更短时间如何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避险,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赶紧把煤气关掉,把高速运行的火车停下来。
主持人:就是十几秒也很重要。
刘局长:对,日本去年3.11地震还是做了预警的,我们给的震级9.0,他的预警是7.2级,有一些差距,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应用上究竟如何用需要进一步探索。
问题十二: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的区别
主持人:我是加了地震局官方微博,这十几秒可以说一下,让我找一个地方藏起来。我想问一下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地震监测"、"地震预报",两个区别是什么?
刘局长:地震监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说对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它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有震级,我们传统讲的三要素要进行很快的测定,这个测定给我们抗震救灾采取什么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是地震监测一个方面,再一个对地球物理场的监测,比如现在对地下流体物理化特性,对大地的电场,对大地的磁场,对地壳的形变进行监测。一个是监测已经发生的地震三要素,再一个对地震有可能发生以前某一些地方的信息进行一个持续不断的观测,这指的是地震监测,再一个是地震预测,关于预测就是根据地震监测到的信息,比如小地震的活动信息,比如说监测到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或者地面上出现其他异常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强度、地点、时间做一个事先的预测,这就叫地震预测。
主持人:地震到底能预报吗?
刘局长:这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应该来讲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测一个权威的解读,在目前我们科学技术水平下,我们只能对某一些特定的地点,某一些特定的类型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大家可能都知道在1975年我们对海城的地震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报,当时预测出来将要发生地震以后采取适当措施,让群众进行疏散,虽然7级多地震只死了1000多人。
主持人:7级震级已经很大了。
刘局长:如果说没有预测,那死亡人数可能更多,海城这次地震预报成功被列为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已经列入这个目录里面,就仅此一次,当然在这个海城地震成功预测前后,我们近几年来对我们国家其他的云南、甘肃发生一些中等强度地震震前也做出一些预测,水平就是这么一个水平。为什么是这个水平,有三个方面原因,一个就是说地震它运动的复杂性,因为地震是在地球内部来孕育,不是一个线性过程,是一个非线性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第二个是地球不可入,地震孕育震源都是地下更深的地方,现在观测不到怎么孕育,我们只能根据一些现象推测。第三个是破坏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比如说在一个地方它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几千年发生一次,有的上百年发生一次,对于一个小概率事件不能建立一个有效模型,因为这个概率太低,所以有这三个因素存在,地震还是科学探索的阶段。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个问题总是会突破的。
主持人:日本发生的地震可能最有经验,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
刘局长:日本是地震比较多的国家,日本非常重视地震预测,上个世纪70年代对全国大范围开展地震预测,在这个基础上把日本大陆整个划分为若干个所谓的重点监测区,然后重点监测区划定以后,围绕这些重点区进行了防御减灾的规划,推动这项工作。如果某一个重点监测区域发生一些所谓的异常信息的时候,他会把这个区域上升为强化观测区,强化观测区就采取更加严重的一些监测措施,比如说立法、制定计划推进,他会做这一块工作。去年3月11号日本的9级地震,这个地震发生在宫城县有一个叫强化观测区的边缘,没有在这个区内,在边缘,日本非常重视的国家也不能监测,当时宫城观测区是7级多,结果地震是9级,然后从区域上来讲在这个区域边缘,即便日本经常开展这个工作,他的地震多,他对地震强度预测也不是完全的准确。
问题十三:陕西未来有没有可能发生地震?
主持人:老天爷跟你躲猫猫。我想问一下近期您刚才也说了我们都知道全球好像地震频繁,现在是不是到了一个地震频发的时间,大家最关心陕西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会不会发生地震?
刘局长:近几年来,尤其是从我们汶川地震以来,先后发生过海地的地震,发生过日本的3.11地震,其中还有新西兰的地震、墨西哥的地震,这都是地震频发国家,为什么这么引起关注呢,地震每年都要发生,七八级地震每年发生的频率都差不多,之所以感觉多了是因为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再加上现在的资讯比较发达,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很快大家都知道,给人造成一个印象这两年是不是地震多了。其实总体上来讲还处于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但是据我们国家大陆来讲,由于汶川地震的发生,它的原因是青藏块体向华南块体俯冲产生的撞击,这个地震发生以后中国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地球应力场的调整,这个过程中会伴随一些中强地震发生,比如09年11月4日高陵发生的4.4级地震,这次地震我们觉得还是调整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地震的发生,但你说马上就要来我觉得不一定。
刘局长:我简单介绍一下陕西的地震环境,陕西地震环境比较特殊,它处于青藏块体、华北华南块体的交界部位,所以关中地区地震构造还是比较复杂,也具备一定的活动性,也就是说它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因为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上也发生过。但是你说这些马上就要发生地震我觉得这个要慎重看待,因为我们毕竟有大量的地震监测台站和设施,这些台站和设施是我们目前比较公认的,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要发生突变的一些信息,所以说我们还处于相对稳定的一个活动时间,假如说要升高也不会太高。比如去年汶川地震后川陕交界地区发生5.4级地震,房屋盖的相对结实,汉中人民群众也是经历多次以后,发生这个地震的时候没有出现房屋破坏,人民群众也没有恐慌,所以说我们要有足够信心。
问题十四:地震发生后个人如何展开自救
范处长: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哪一些地方利于抗震,哪一些地方不利于,比如坚实的肯定是有利于抗震的,有一些有河道,有一些河塘、山坡、陡峭肯定是不利的,大家通过前面地震都知道,比如汶川地震很多都是在山边的村庄,因为地震造成的滑坡损失很惨重,所以有一些地区是不利的,大家建房屋可以看一看是不是有利的地段或者不利的地段。再就是房屋的抗震外形很重要,有一些突出一点很不规则的会造成集中严重破坏。宝鸡陈仓区这一块房屋破坏很多,有一个因素造成破坏比较重,就是房屋建筑不规则性,也是造成破坏严重的一个原因。
再就是结构类型,哪一些最有利抗震,哪一些比较弱,首先是钢结构,再就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在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来是多层的六层七层不是框架,再下来就是木结构的,陕南可能比较多一点,再下来就是砖结构,现在好多了,关中农村都是砖结构。再下来就是土坯房,再下来就是碎石结构,可能云南那边会多一点,我们这边陕南有一部分我去过,有一些比较少,这一块抗震能力从强到弱的排序。所以说玉树地震以后,周边破坏非常严重,很多都是土坯房,碎石结构房子所以抗震能力很差,是破坏很严重地区。
主持人:如果地震发生以后怎么自救?
范处长:首先一个是逃,一个是躲。这个根据当时的情况不一样,地震震级和处的环境不同这个不一样。比如说汶川地震,有十几秒的时间,横波造成破坏,但是大家一楼二楼三楼可以跑出来,跑出来到比较安全的地方。
刘局长:高楼大厦里面不具备跑的条件,要找一个房屋结构相对安全的地方,能够形成三角区的地方,比如厕所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比如说桌子旁边。
主持人:家里面怎么摆设比较好一些,到时候如果真的来了地震好躲?
范处长:家具摆设就是关于上面悬挂物都要有固定,家具比较高的最好能固定,日本做的比较好,在家具开发商上,他们在做家具时都考虑这方面因素,会留有东西固定在墙上。
主持人:我们要注意哪些?比如说把重的东西放下面?
范处长:对,这样重心越高越容易倾倒,所以重的放在下面,这样也可以减少倾倒可能性。发生地震以后不要选择跳楼,这个原则一定要把握,有的没有这方面常识就选择跳楼,恐怕是很危险的,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主持人:比如在电梯里,或者说在海边、汽车上、电影院上,在这些特殊地方该怎么办?
范处长:如果汽车的话很快靠边停下,避开十字路口,尽快停到路边,避开旁边有高楼,这样就近躲避。如果在电梯里,一般地震发生以后你逃生最好不要用电梯,一旦发生地震产生停电,你困到电梯里。如果正好在电梯里面就把电梯每一个都按一下,一旦停下来就赶快出来。海边主要考虑的是海啸,一旦发生地震以后,刚才说的3.11地震,海啸造成人员伤亡,海边的话要往高处去躲避。电影院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地震就在桌子、椅子旁边蹲下,然后保护好自己就近躲避。不要大家一起拥挤到门口,一个是踩踏,一个是大家都出不去。
主持人:刚才说五级以上地震是危险的,破坏性的地震。
刘局长:一般地震到五级以上可能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所以我们说破坏性地震就是五级以上。
范处长:最近高陵发生的地震四点多级,大家可以感觉到振动,但是建筑物没有破坏,建筑物没有破坏就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问题十五:关于动物可以预报地震的说法
主持人:我印象之中以前说地震家里会自己想办法,比如酒瓶子反着放地上,看金鱼有没有异常,看小狗有没有叫,地震前动物是不是有一些反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刘局长:关于动物预测地震监测也很多,国内外也有这么一些例子,国外有一些地震发生以后动物比如老鼠、狗会有一些变化,究竟动物异常和地震关系究竟在哪里,科学家目前为止没有搞清楚,可能动物学家没有搞清楚,地震学家也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我们在想人是非常高级的动物,比如老鼠的寿命是几年时间,它在有限生命时间段可能没有遇到过地震,没有遇到过怎么可能对地震做出反映,所以这是一个问题。当然有一些地震发生以前我们会造成局部地热变化、地球温度的上升,有的动物对热感觉比较灵敏,比如蛇,他可能感到地热异常变化的时候出洞,比如说有一些植物遇到变化提前开花,这些现象也是由于地下地球物理场发生变化发生异常,但是这些场的变化是不是和地震有关系不知道,所以关于动物习性异常和地震有关系,我们现在可以说有联系,但是怎么样的联系我们没有搞清楚。假如我们把这个能搞清楚那地震预测不就解决了。
主持人:电影《唐山大地震》有很多蜻蜓飞过去,大家可能觉得地震以前是这个情况,所以看到青蛙上街大家有些恐慌,经常地震局出来辟谣,我们在网上、微博上看到经常有地震消息,我们凭借什么依据辟谣呢,您刚才说其实我们在预测地震的时候也不是很准确,那怎么来辟谣呢?
刘局长: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感觉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说地震不能预测你又出来辟谣不是矛盾吗?这两年这个问题大家关注比较多。我是这么认为的,出现地震谣传以后,作为我们自己首先要看这个地震谣言是怎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可能是恶作剧,恶作剧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当然是谣传。有一些民间有一些地震的个人爱好者,他用他自己琢磨出的办法,比如他做了一个梦,他看到天上有一块云变化,他通过这个来预测地震,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这几年我们对民间预测的方法纳入正常预报体系,比如你有一些地震预测方面东西,你可以把你的意见告诉给地震局,我们进行地震分析的时候把这个作为参考依据。
应该来讲,一个地方的地震发生,我刚才讲了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本土地震的特征,如果要发生突变或者严重的变化时,必然在前面伴随一些现象。比如1556年华县8¼级地震以前,1501年以前就发生一个地震,1487年临潼有一个地震,有前面地震逐步升级的过程才孕育一个8¼级地震。作为地震工作者我们有了这么长时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应该说对一个地震某一个地方活动的把握还是可以确定的。再一个刚才讲我们有24小时运转的地震监测设施,这些监测设施是目前公认的最为科学的,对地震进行观测,或者对地震前地球物理场观测最科学的方法。
公认科学的办法都没有表现出更大的异常时候,我们不可能把一个人的做梦,或者周易八卦推算出来的作为一个根据,假如这样天天发生地震,陕西有很多民间预测地震的,经常说有一些地震要发生,没有发生,所以对地震谣言平息还是理直气壮的,因为我们有专业的一套预测方法和手段。
问题十六:陕西的房子能抗几级地震
刘局长:陕西是地震烈度比较高的区域,西安设防是8度,陕南基本上是7度到6度设防水准,陕北可能是6度到5度的设防标准,陕西有三个县6度以下是不设防的。比如8度设防的房屋应对六级地震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