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西安地震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西安中心站)成立于2021年10月,为陕西省地震局直属的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有综合室、业务室、运维室和乾陵站,编制35人,现有人员32人,其中党员18人,民主党派成员2人。下辖临潼、周至、商洛、泾阳、子午等5个地震监测站和444个无人值守地震监测站,办公地点设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天子峪口。主要职责为履行西安市、咸阳市、商洛市、铜川市辖区内地震监测工作职责,承担辖区地震监测设施运行维护和保障业务,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应急响应等业务。

西安中心站辖区站网分布图
西安中心站由原西安、乾陵和商洛等3个中心地震台整合组建而成。始建于1953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建在西北大学校园内的测震台,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建设的10个地震台站之一,也是陕西省境内第1个地震台站。1966年,台站从西北大学迁至长安区子午街道天子峪口。1972年被确定为国家测震基准台。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开展国际测震资料交换的台站之一。是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子台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的辅助台,承担核爆试验的侦测任务。

西安中心站综合观测场地
二、地震监测站网
西安中心站现有各类专业仪器81台(套),其中测震仪器17套,强震仪器16套,GNSS仪器7套,电磁仪器15套,形变仪器17套,流体仪器11套。
(一)测震站网
(1)测震学科
西安中心站目前负责西安国家测震站、周至、临潼、蓝田、乾陵、泾阳、长武、旬邑、铜川、洛南、商州、商南、丹凤和柞水等14个测震站的运维工作,同时CDSN的2套仪器和1台Trillium Horizon 360型超宽频地震仪的运维工作。西安中心站是国家测震基准站和大震速报复核站,现安装的国产ITC-120A甚宽频带地震计、STS-2.5宽频带地震计、STS-1超频带地震计和Trillium Horizon 360超宽频地震计为记录全球地震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无人值守测震站均安装BBVS-60型宽频带地震仪。
(2)强震动学科
西安中心站目前负责长安、乾陵、周至、西安、西影、临潼、高陵、阎良、鄠邑、蓝田、黄村(背景场)、泾阳、咸阳、兴平(背景场)、礼泉(背景场)、耀州(背景场)等16个强震站的运维工作。辖区的强震站基本为一般监测站,主要设备为ETNA型强震动加速度仪及少部分SYSCOM强震仪。
(二)地球物理站网
西安中心站地球物理站网主要包括电磁、流体、形变、GNSS等学科。
(1)电磁学科
西安中心站目前的地磁观测仪器主要包括乾陵监测站GM4型磁通门磁力仪1套、GM4-XL型磁通门磁力仪1套、FGM01型磁通门磁力仪2套、FHDZ-M15型地磁总场与分量组合观测系统1套、GSM-19T型质子磁力仪1套、G856AX型质子磁力仪1套、MINGEO型磁通门经纬仪2套、GSM-90F1型Overhauser磁力仪1套,及泾阳监测站GM4型磁通门磁力仪1套,周至监测站FGM01型磁通门磁力仪1套,GM-4磁通门磁力仪1套,GSM-90F1型Overhauser磁力仪1套。
西安中心站目前的地电观测仪器主要包括乾陵监测站地电阻率(ZD8M)2套,地电场(ZD9A-Ⅱ)、地电场(DCY-1)各1套,包括周至监测站地电阻率(ZD8M)、地电场(ZD9A-Ⅱ)、地电仪(ZD8M)、地电场(DCY-1)各1套套设备。陕西省防震减灾综合基地一套地电观测设备正在测试阶段。
西安中心站在地磁观测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乾陵站在上级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乾陵建成全国DI仪比测基地,为地震系统内外提供地磁仪器比测、检测和测试服务。
(2)流体学科
西安中心站下辖毛西、周至、口镇、三原和洛南等5个一般监测站,主要包括气氡、静水位、动水位、水温等16套观测设备及气象三要素辅助观测设备。
(3)形变学科
西安中心站目前有16套形变观测设备。其中西安监测站现有5套观测仪器。包括VP垂直摆倾斜仪、DSQ水管倾斜仪、SS-Y伸缩仪、PET潮汐重力仪、SKZ-3分量式钻孔应变仪5套仪器及1套辅助观测RTP-2气象三要素,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合作共建“活动断裂地应力实时监测西安示范站”,安装1台相对地应力仪。乾陵监测站现有洞体倾斜、洞体应变、钻孔应变、三维断层蠕变、辅助观测等仪器共11套。其中乾陵VP型垂直摆倾斜仪、DSQ型自记水管倾斜仪、SSY型自记铟瓦棒伸缩仪安装在乾陵监测站的形变山洞内。TJ-2型钻孔体应变仪安装在形变山洞口观测院内72m钻孔内;SKZ-3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安装在形变山洞口观测院内110米钻孔内;WYY-1型气象三要素辅助观测仪安装在形变山洞口顶上。泾阳三维断层蠕变形变监测系统安装在台站院外北侧横跨东西走向的口镇-关山断裂断层上下盘的地下9m处坑洞内,安装有DSG-2型断层水平法向分量仪、DLG-2型断层水平切向分量仪、DFG-2型断层垂直向分量仪、BSQ型数字倾斜仪、数字温度计等观测仪器共5台。
(4)GNSS学科
西安中心站目前负责曲江、临潼、鄠邑、泾阳、旬邑、镇安、丹凤、山阳等8个GNSS监测站的运维工作,观测设备均为Trimble NetR8卫星接收机。
(三)预警站网
西安中心站下辖预警基准站、基本站54个(基准站19个、基本站35个),其中:西安区域19个、咸阳区域17个、商洛区域13个、铜川区域5个,54个站点中含改造站22个,新建站32个;下辖预警一般站340个,其中:西安区域128个、咸阳区域115个、商洛区域78个、铜川区域19个。
三、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
西安中心站作为陕西省地震局重要的地震科研基地和对外交流合作窗口,发挥区域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桥头堡”作用,积极与西安、咸阳、铜川和商洛等市级地震管理部门构建“站市”合作共建新模式,开展监测站点共建、数据共享、联合巡检运维、震情会商、异常核实、科普宣传、观测环境保护和党建活动等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地震安全保障服务。
邀请系统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来西安中心站参观、考察,开展实验和学术交流。同时与系统内外多家单位开展了多角度的合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台网部签订了共建协议,共同开展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合作共建“陕西西安地球深部构造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该站是中国地震局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与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同挂牌成立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在基本业务、科研协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开放合作,努力构建“防震减灾+”服务新格局
西安中心站立足区位、资源和场地优势,依托“陕西西安地球深部构造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充分发挥西安综合观测山洞和乾陵地磁比测台站的平台作用,培育创新驱动新引擎,强化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和科技服务,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打造特色地震科技服务品牌。与西安飞行自行控制研究所开展业务交流,构建合作框架,共同推进测试基地建设。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展现场实地教学和国产重力仪敏感结构研发测试,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同开展国产量子绝对重力仪研发测试及应用合作,年均完成磁通门经纬仪、地磁经纬仪和自动地磁偏角倾角测量仪等仪器比测定型30台套。协同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和其他省级地震局开展地震监测和仪器测试等工作,有效拓宽了中心站科技创新和服务的领域和能力,努力构建“防震减灾+”服务新格局。
五、发展方向
新征程展现防震减灾新担当新作为,西安中心站将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党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勇担使命、躬身入局,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标准化现代化地震监测中心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挺膺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